1、人工智能的典型應用不包括()。
A、3D打印
B、人臉識別
C、無人駕駛
D、語音識別
查看答案
參考答案:A
2、到2020年,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節(jié)能環(huán)保、生物、高端裝備制造產業(yè)等將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(yè),新一代信息技術中的()可以廣泛應用于機器視覺、視網膜識別、自動規(guī)劃、專家系統。
A、人工智能
B、自動控制
C、地理信息
D、移動計算
查看答案
參考答案:A
3、2017年7月8日,國務院印發(fā)《新一代人工智能發(fā)展規(guī)劃》該規(guī)劃提出了“三步走”的戰(zhàn)略目標。第一步,到(),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,人工智能產業(yè)成為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,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成為改善民生的新途徑,有力支撐進入創(chuàng)新型國家行列和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。
A、2018年
B、2020年
C、2025年
D、2030年
查看答案
參考答案:B
4、 2017年7月8日,《國務院關于印發(fā)新一代人工智能發(fā)展規(guī)劃的通知》中涉及了人工智能的幾個基礎理論,其中,( )研究統計學習基礎理論、不確定性推理與決策、分布式學習與交互、隱私保護學習等學習理論和高效模型。
A、大數據智能理論
B、跨媒體感知計算理論
C、高級機器學習理論
D、群體智能理論
查看答案
參考答案:C
5、人工智能(Artificial Intelligence,簡稱 AI),是研究、開發(fā)用于模擬、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、方法、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。近年在技術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,其主要研究方向不包含()。
A、人機對弈
B、人臉識別
C、自動駕駛
D、3D打印
查看答案
參考答案:D
6、“互聯網+”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,讓互聯網與()深度融合。
A、創(chuàng)新產業(yè)
B、金融業(yè)
C、服務業(yè)
D、傳統行業(yè)
查看答案
參考答案:D
7、“互聯網+”是互聯網思維的進一步實踐成果,它代表一種先進的生產力,推動經濟形態(tài)不斷發(fā)生演變。以下敘述中,( )是不正確的。
A.工業(yè)4.0是由中國提出的互聯網+工業(yè)模式
B.在線理財、P2P、電商小貸都屬于互聯網+金融模式
C.互聯網+交通催生了“嘀嘀打車”“快的打車”等新型產品
D.互聯網+模式催生新的經濟形態(tài),為大眾創(chuàng)業(yè)、萬眾創(chuàng)新提供壞境
查看答案
參考答案:A
8、 《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“互聯網+”行動的指導意見》中提出的推動互聯網與制造業(yè)融合,加強產業(yè)鏈協作,發(fā)展基于互聯網的協同制造新模式,提升制造業(yè)數字化、網絡化和(3)水平,是“互聯網+"的重點行動之一。
A.3D化
B.智能化
C.定制化
D.精細化
查看答案
參考答案:B
9、 以下關于“互聯網+”的理解中,正確的是:(2)。
A.“互聯網+ "行動可以助推傳統產業(yè)的轉型升級
B.“互聯網+”是指互聯網與物聯網的融合
C.“互聯網+”是電子商務在移動互聯網上的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
D.IPv6的應用推廣,催生互聯網轉型升級到“互聯網+”
查看答案
參考答案:A
10、 《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“互聯網+”行動的指導意見》中提出的推動互聯網與制造業(yè)融合,加強產業(yè)鏈協作,即基于互聯網的協同制造新模式,提升制造業(yè)數字化、網絡化和( )水平,是發(fā)展“互聯網+”的重點行動之一。
A、3D化
B、重型化
C、定制化
D、智能化
查看答案
參考答案:D
11、 “互聯網+”協同制造中鼓勵有實力的互聯網企業(yè)構建網絡化協同制造公共服務平臺。以下敘述中( )是不正確的
A、此類協同制造公共服務平臺多采用大集中系統
B、此類協同制造公共服務平臺需要大數據技術的支持
C、此類協同制造公共服務平臺通常需要寬帶網絡的支持
D、此類協同制造公共服務平臺需要加強信息安全管理
查看答案
參考答案:A
12、云計算中心提供的虛擬主機和存儲服務屬于( )。
A、DaaS
B、PaaS
C、SaaS
D、IaaS
查看答案
參考答案:D
13、云計算通過網絡提供可動態(tài)伸縮的廉價計算能力,()不屬于云計算的特點
A、虛擬化
B、高可擴展性
C、按需服務
D、優(yōu)化本地存儲
查看答案
參考答案:D
更多內容請培訓學員進入會員中心查看或報名培訓課程
溫馨提示:因考試政策、內容不斷變化與調整,信管網網站提供的以上信息僅供參考,如有異議,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內容為準!
信管網致力于為廣大信管從業(yè)人員、愛好者、大學生提供專業(yè)、高質量的課程和服務,解決其考試證書、技能提升和就業(yè)的需求。
信管網軟考課程由信管網依托10年專業(yè)軟考教研傾力打造,官方教材參編作者和資深講師坐鎮(zhèn),通過深研歷年考試出題規(guī)律與考試大綱,深挖核心知識與高頻考點,為學員考試保駕護航。面授、直播&錄播,多種班型靈活學習,滿足不同學員考證需求,降低課程學習難度,使學習效果事半功倍。
發(fā)表評論 查看完整評論 | |